《回彈儀測定水泥混凝土強度試驗方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回彈儀測定水泥混凝土強度試驗方法(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回彈儀測定水泥混凝土強度試驗方法
1 目的與適用范圍
1.1 本方法適用于在現(xiàn)場對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他構筑物的普通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快速評定,所試驗的水泥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100mm,溫度應不低于10℃。
1.2 回彈法試驗可作為試塊強度的參考,不得用于代替混凝土的強度評定,不適于作為仲裁試驗或工程驗收的最終依據(jù)。
2 儀具與材料技術要求
本方法需要下列儀具和材料:
⑴混凝土回彈儀:指針直讀式的混凝土回彈儀,也可采用數(shù)字顯示式或自記錄式的回彈儀?;貜梼x應符合下列標準:
①水平彈擊時,在彈擊錘脫鉤的瞬間,回彈儀的標稱動能應為2.207J。
②彈擊錘與彈擊桿碰撞的瞬間,彈擊拉簧處
2、于自由狀態(tài),此時彈擊錘起點應位于刻度尺的零點處。
③在洛氏硬度為HRC60±2的鋼砧上,回彈儀的率定值應為80±2。
⑵酚酞酒精溶液:濃度1%。
⑶手提式砂輪。
⑷鋼砧:洛氏硬度HRC60±2。
⑸其他:卷尺、游標卡尺、鑿子、錘、吸耳球等。
3 回彈儀檢定與保養(yǎng)
3.1 回彈儀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送檢定單位校驗。檢驗合格的回彈儀應具有檢定合格證,其有效期為半年。
⑴累計彈擊次數(shù)超過6000次;
⑵彈擊拉簧座、彈擊桿、緩沖壓簧、中心導桿、導向法蘭、彈擊錘、指針軸、指針片、指針塊、掛鉤及凋零螺絲等主要零件之一經(jīng)更換后;
⑶彈擊拉簧前段不在拉簧座原孔位或調(diào)零螺絲松動;
⑷遭受嚴
3、重撞擊或其他損害。
3.2 回彈儀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在鋼砧上進行率定試驗:
⑴進行構件測試前后,如連續(xù)數(shù)天測試,可在每天測試完畢后率定一次;
⑵測定過程中對回彈值有懷疑時。
如率定試驗結果不在規(guī)定的80±2范圍內(nèi),應對回彈儀進行常規(guī)保養(yǎng)后再行率定;如再次率定仍不合格,應送檢定單位檢驗。
3.3 回彈儀率定步驟
回彈儀率定試驗,宜在室溫為20℃±5℃的條件下進行。率定時,鋼砧應穩(wěn)固地平放在剛度大的混凝土地坪上,回彈儀向下彈擊時,彈擊桿應分4次旋轉,每次旋轉約90°,彈擊3~5次,取其中最后連續(xù)3次且讀數(shù)穩(wěn)定的回彈值進行平均作為率定值。
4 測試步驟
4.1 側區(qū)和測點布置
⑴
4、當為水泥混凝土路面時,將一塊混凝土板作為一個試樣,試樣的選擇按附錄A的方法進行。每個試樣的測區(qū)數(shù)不宜少于10個,相鄰兩側區(qū)的間距不宜大于2m;測區(qū)宜在試樣的可測表面上均勻分布,并宜避開板邊板角。
⑵對其他混凝土構造物,測區(qū)應避開位于混凝土內(nèi)保護層附近設置的鋼筋,測區(qū)宜在試樣的兩相對表面上有兩個基本對稱的測試面,如不能滿足這一要求時,一個測區(qū)允許只有一個側面。
⑶測區(qū)表面應清潔、干燥、平整,不應有接縫、飾面層、粉刷層、浮漿、油垢以及蜂窩、麻面等,必要時可用砂輪清除表面的雜物和不平整處,磨光的表面不應有殘留粉塵或碎屑。
⑷一個測區(qū)的面積宜不小于200mm×200mm,每一測區(qū)宜測定16個測點
5、,相鄰兩測點的間距宜不小于3mm,測點距路面邊緣或接縫的距離應不小于5cm。
⑸對齡期超過3個月的硬化混凝土,應測定混凝土表層的碳化深度進行回彈值修正,也可用砂輪將碳化層打磨掉以后進行測定,但經(jīng)打磨的與未經(jīng)打磨的回彈值不得混在一起計算或與試塊強度比較(未打磨)。
4.2 回彈值測定
在測定過程中,回彈儀的軸線應始終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具體操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⑴將回彈儀的彈擊桿頂住混凝土表面,輕壓儀器,使按鈕松開,彈擊桿徐徐伸出,并使掛鉤掛上彈擊錘。
⑵手持回彈儀對混凝土表面緩慢均勻施壓,待彈擊錘脫鉤,沖擊彈擊桿后,彈擊錘即帶動指針向后移動到達一定位置,指針刻度線在刻度尺上的示
6、值即為該點的回彈值。
⑶使用上述方法在混凝土表面依次讀數(shù)并記錄回彈值,如條件不利于讀數(shù),可按下按鈕,鎖住機芯,將回彈儀移至他處讀數(shù),準確至1個單位。
⑷使用完畢后應將彈擊桿壓入儀器內(nèi),經(jīng)彈擊后按下按鈕鎖鎖住機芯,待下一次使用。
4.3 碳化深度測定
⑴對齡期超過3個月的混凝土,回彈值測量完畢后,可在每個測區(qū)上選擇一處測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當相鄰測區(qū)的混凝土生產(chǎn)工藝條件相同,齡期基本相同時,則該測區(qū)測得的碳化深度值也可代表相鄰測區(qū)的碳化深度值。
⑵測量碳化深度值時,可用合適的工具在測區(qū)表面形成直徑約為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用吸耳球吹去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
7、不得用液體沖洗),并立即用濃度為1%酚酞酒精溶液灑在孔洞內(nèi)壁的邊緣處,當已碳化與未碳化界限清楚時(未碳化部分變成紫紅色),用游標卡尺測量已碳化與未碳化交界面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1~2次,該距離即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每次測讀精確至0.5mm。
5 計算
5.1 對一個測區(qū)的16個測點的回彈值,去掉3個最大值及3個最小值,將其余10個回彈值按式(T 0951-1)計算測區(qū)平均回彈值。
NS =
ΣNi
(T 0951-1)
10
式中:NS——測區(qū)平均回彈值,準確至0.1;
Ni——第i個測點的回彈值。
5.2 當回彈儀非水平方向測試混凝土澆筑側面時,應根據(jù)回彈儀軸線與水平方
8、向的角度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按公式(T0954-2)進行修正,計算非水平方向測定的回彈修正值,當測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為向下垂直方向時,測試角度為–90°。回彈值修正值ΔN見表T0954-1。
N = NS + ΔN (T0954-2)
式中:N——經(jīng)非水平測定修正的測區(qū)平均回彈值;
NS——回彈儀實測的測區(qū)平均回彈值;
ΔN——非水平測量的回彈值修正值,由表T0954-1或內(nèi)插法求得,準確至0.1。
5.3 平均碳化深度按式(T 0954-3)計算。
(T0954-3)
式中:——平均碳化深度(mm);
——第i測點碳化深
9、度(mm);
n——測點數(shù)。
表T 0954-1 非水平方向測定的修正回彈值
ΔN 與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
NS
+90°
+60°
+45°
+30°
-30°
-45°
-60°
-90°
20
-6.0
-5.0
-4.0
-3.0
+2.5
+3.0
+3.5
+4.0
30
-5.0
-4.0
-3.5
-2.5
+2.0
+2.5
+3.0
+3.5
40
-4.0
-3.5
-3.0
-2.0
+1.5
+2.0
+2.5
+3.0
50
-3.0
10、
-3.0
-2.5
-1.5
+1.0
+1.5
+2.0
+2.5
注:表中未列入的NS,可用內(nèi)插法求得。
如平均碳化深度值L小于或等于0.4mm時,按無碳化處理(即平均碳化深度為0);如等于或大于6.0mm時,取6.0mm。對新澆混凝土齡期不超過3個月者,可視為無碳化。
5.4 混凝土強度推算
⑴當需要將回彈值換算為混凝土強度時,宜采用下列方法:
①有試驗條件時,宜通過試驗建立實際的測強曲線,但測強曲線僅適用于材料質(zhì)量、成型、養(yǎng)護和齡期等條件基本相同的混凝土。混凝土標準試塊尺寸為15cm×15cm×15cm,采用1.5、1.75、2.0、2.25、2.50五個灰水比
11、,以便得到不少于30對數(shù)據(jù)。試件與被測對象有相同的養(yǎng)護條件,到達齡期后,將試塊用壓力機加壓至30~50kN穩(wěn)住,用回彈儀在兩側面分別測定8個測點,按式(T0954-1)計算平均回彈值,然后進行抗壓強度試驗,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二者相關關系的推定式。推定式可為直線式或其他適當?shù)男问?,相關系數(shù)不得小于0.90。然后根據(jù)測區(qū)平均回彈值利用測強曲線推定混凝土抗壓強度。
②當無足夠的試驗數(shù)據(jù)或相關關系的推定式不夠滿意時,可按式(T0954-4)推算混凝土抗壓強度。
R = 0.025N2 (T 0954-4)
式中: R——水泥混凝土的抗壓強度(MPa);
N——測區(qū)
12、混凝土平均回彈值。
⑵在沒有條件通過試驗建立實際的測強曲線時,每個測區(qū)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值Ri可按平均回彈值N及平均碳化深度值L根據(jù)表T0954-2查出。
⑶按本規(guī)程附錄B的方法計算測定對象全部測區(qū)的推定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
表 T 0954-2 測區(qū)混凝土抗壓強度值換算表
平均回彈值
N
測區(qū)混凝土抗壓強度值Ri(MPa)
平均碳化深度值L(mm)
0
0.5
1.0
1.5
2.0
2.5
3.0
3.5
13、4.0
4.5
5.0
5.5
6.0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10.3
11.4
12.5
13.7
14.9
16.2
17.5
18.9
20.3
21.8
23.3
24.9
26.5
28.2
30.0
31.8
33.6
35.5
37.5
39.5
41.6
43.7
14、
45.9
48.1
9.9
10.0
12.0
13.1
14.3
15.5
16.8
18.1
19.5
20.9
22.4
23.9
25.5
27.1
28.8
30.5
32.3
34.136.0
37.9
39.9
41.9
44.0
46.1
48.3
10.5
11.5
12.6
13.7
14.9
16.1
17.4
18.7
20.1
21.5
22.9
24.4
26.0
27.6
29.8
31.0
32.7
34.5
36.4
38.3
40.2
42.2
44.3
15、46.4
48.5
10.1
11.0
12.1
13.2
14.3
15.4
16.7
17.9
19.2
20.6
22.0
23.5
25.0
26.5
28.1
29.7
31.4
33.1
34.9
36.7
38.6
40.5
42.5
44.5
46.6
48.7
10.6
11.6
12.6
13.7
14.8
16.0
17.2
18.5
19.8
21.1
22.5
23.9
25.4
27.0
28.5
30.1
31.8
33.5
35.3
37.0
38.9
16、40.8
42.7
44.7
46.7
48.8
10.2
11.1
12.1
13.1
14.2
15.8
16.5
17.7
19.0
20.3
21.6
23.0
24.4
25.9
27.4
28.9
30.0
32.2
33.8
35.6
37.8
39.1
41.1
42.9
44.8
46.8
48.8
9.8
10.7
11.6
12.6
13.7
14.7
15.8
17.0
18.2
19.4
20.7
22.0
23.4
24.9
26.3
27.8
29.3
17、
30.9
32.5
34.1
35.8
37.5
39.5
41.1
43.0
44.9
46.8
48.8
10.2
11.2
12.1
13.1
14.1
15.2
16.3
17.5
18.7
19.9
21.2
22.5
23.8
25.226.6
28.1
29.6
31.2
32.7
34.4
36.0
37.9
39.5
41.3
43.1
44.9
46.9
48.8
9.8
10.7
11.6
12.6
13.6
14.6
15.7
16.8
17.9
19
18、.1
20.3
21.6
22.9
24.2
25.6
27.0
28.4
29.9
31.4
33.0
34.6
36.4
37.9
39.6
41.3
43.1
45.0
46.8
48.7
10.3
11.1
12.1
13.0
14.0
15.0
16.1
17.2
18.3
19.5
20.7
21.9
23.2
24.5
25.9
27.8
28.7
30.1
31.6
33.2
34.9
36.4
38.0
39.7
41.4
43.1
44.9
46.8
48.6
19、
9.8
10.7
11.6
12.5
13.4
14.4
15.4
16.5
17.6
18.7
19.9
21.0
22.3
23.5
24.8
26.2
27.5
28.9
30.4
31.8
33.3
34.9
36.5
38.1
39.7
41.4
43.1
44.9
46.7
48.5
10.3
11.1
12.0
12.9
13.8
14.8
15.8
16.9
17.9
19.1
20.2
21.4
22.6
23.8
25.1
26.4
27.8
2
20、9.1
30.6
32.0
33.5
35.0
36.5
38.1
39.7
41.4
43.1
44.8
46.5
48.3
9.9
10.7
11.5
12.4
13.3
14.2
15.2
16.2
17.2
18.3
19.4
20.5
21.7
22.9
24.1
25.4
26.6
28.0
29.3
30.7
32.1
33.6
35.1
36.6
38.1
39.7
41.8
43.0
44.6
46.4
48.1
注:表中未列入的N,可用內(nèi)插法求得。
6 報告
⑴測區(qū)混凝土平均回彈值;
⑵測強曲線、回彈值與抗壓強度的相關關系式、相關系數(shù);
⑶各測區(qū)的抗壓強度推定結果;
⑷推定的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