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語文 考前指導 現代文閱讀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doc
《2019-2020年高考語文 考前指導 現代文閱讀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語文 考前指導 現代文閱讀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語文 考前指導 現代文閱讀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信息,這是當代使用頻率極高的詞語。從閱讀學,尤其是學習性閱讀來說,信息是指通過閱讀而得到的知識、消息、情報或代表某種信息的詞語、符號、數據或圖形。從考試來說,信息就是閱讀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達的內容。 篩選信息,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經過辨別把相關的信息提取出來;所謂整合信息,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將文中相關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并加以處理。這“整合信息”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要求之間是交叉關系,而不是并列關系。 一、獲取信息的途徑 主要有三條途徑: 1.從文章的基本概念中獲取信息 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的文章總是要運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以考查篩選、提取信息為主要目的自然科學類文章的閱讀,幾乎沒有不考查對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的,而且一般是放在第1題。因此,在閱讀中要十分重視對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譬如讀魯迅的《拿來主義》,就首先要弄清“拿來主義”這一基本概念。文中有這樣一些語句與這一概念的含意有關:“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他占有,挑選”,“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經過分析可知,第1句側重于說明怎樣拿,第3題著重說明拿來后怎么處理,第4句說明空行拿來主義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而第2句的“占有,挑選”是“拿來主義”的核心。讀過《拿來主義》的同學都知道,其實這就是文章的基本內容。把握住這一點,也就是根本上同“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以及全盤接接、全部否定等各種錯誤觀點劃清了界限。 2.重要的句子中獲取信息 給概念下定義的句子當然是重要的句子。不過,這里說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觀點態(tài)度、介紹某種情況,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結構復雜、信息量大的句子。 例1:正像達爾文發(fā)現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的事實;人們必須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這是一個信息量極豐富的長句子,閱讀時自然不能放過。在這句話中,“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一重要信息一般是抓得住的,還有沒有其他信息呢?“正像達爾文發(fā)現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這一狀語中隱含一條重要信息,即高度評價馬克思這一偉大發(fā)現的價值,也就是說,馬克思的這一發(fā)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再研究下去還會發(fā)現其他重要信息,如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系,社會的經濟基礎的構成及其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等等。 3.從運用的材料中獲取信息。 寫文章總是要運用材料的。這材料總是明示著或隱含著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來,是閱讀應該完成的任務之一,自然也是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 例2:像《紅樓夢》這樣的經典名著,在世界文學史中是可以陳列滿滿的一個藝廊的。我國的古典詩文,從詩三百、楚辭,到李、杜,到龔自珍,小說從“四大奇書”,到《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外國的名著,從荷馬史詩到莎士比亞的戲劇,從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到托爾斯泰的《復活》,到卡夫卡的《變形記》……幾乎都是一座座永難挖掘盡的精神礦藏,其歷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別是它們永恒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底蘊,值得我們和我們的后人反復品味。(《名著需要重讀》) 這段不長的文字引述了中外許多作家的作品,既說明了經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更說明了中外文學史上的經典名著值得“反復品味”,而后者便是作者主要表述的意思,也是這些材料包含的主要信息。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還可以得到一個重要啟示,即從材料中提取信息,要注意作者對材料所作的評述,注意表述作者觀點的語句。 二、關于整合信息 提取信息是為了整合信息。所謂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條理化、系統(tǒng)化,這樣方可對閱讀材料有更深一層的理解,獲得更有價值的東西。 譬如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在論述為什么要改造學風、怎樣改造學風時,對調查研究說了一些話。按照整合的要求,首先要把這些話提出來,并加以整理歸納,就可以看出毛澤東對調查研究的主張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調查研究的重要性:(1)馬、恩、列、斯教導我們“認真地研究情況,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fā),而不是從主觀愿望出發(fā)”,(2)“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共產黨領導機關的基本任務,就在于了解情況和掌握政策兩件大事”;另一方面是調查研究的方法:(1)對國內外各方面作系統(tǒng)的搜集材料和整理工作,(2)應用馬列主義理論對周圍的環(huán)境作系統(tǒng)周密的調查,(3)對敵我友三方面的動態(tài)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工作,引出應有的和必要的結論。能像這樣把分散的信息提取出來,歸納出來,就是完成了“整合”工作,能這樣做也是提取信息能力強的表現。 在高考中,許多閱讀題的正確解答,都需要作這樣的整合。如xx年第20題:“知音的傳說已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根據文意,分兩點對此概括說明。”像這樣的試題,首先要把文中相關的材料、語句提取出來,然后加以分析、歸納,即進行整合,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 三、篩選、整合信息應注意的問題 從高考來說,主要應注意兩點 1.提取信息要準確 所謂準確,主要是指兩點:一是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二是滿足試題需要,包括提取和整合的角度,歸納的要點,都要恰如其分。譬如上列xx年第20題,“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這就規(guī)定了提取、整合的角度。所謂“文化”,特指精神財富。文章開頭所說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經成為華夏子孫的一種純潔而神圣的情操,這是精神財富;文中列舉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傳誦,這也是一種精神財富。這兩個方面正好是試題要求的“兩點”。顧此失彼,或者不從精神財富方面去考慮,都是不準確的。 2.要準確理解文章語言 這是從篩選的整合信息的角度說的。信息靠語言文字符號傳遞。不能準確理解語言,就不會有準確的篩選和整合。因此 ,要特別注重準確理解闡釋基本概念、介紹事物屬性的語句。準確理解表述作者見解、觀點或傳遞新知識的語句。 例3:有這樣一種假說:冬眠是一種高度發(fā)達的機能。冬眠的哺乳動物雖然與人類一樣,都是溫血動物,但是它們在更寬范圍的調節(jié)性上獲得了進化,例如在體溫調節(jié)上,就要比非冬眠動物強。(《人類能進行人工冬眠嗎》) 這段文字首句說“冬眠是一種高度發(fā)達的機能”,第2句說這種高度發(fā)達的機能就是“調節(jié)性”在“更寬范圍”上獲得進化,并舉例說明。據此就可以認定,冬眠動物與非冬眠動物的區(qū)別不在于是否具有調節(jié)性,而在于調節(jié)范圍的寬窄、調節(jié)能力的強弱。如果不抓住“在更寬范圍”上的限制,不注意“就要……強”的強調,提取信息就不會準確。 四、典型題分析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轉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區(qū)別只是多了能使它產生額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學家就已經知道怎樣通過生物工程技術將外來基因移植到某種植物的脫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產生靠雜交方式根本無法獲得的某種新的特性:抗除莠劑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種害蟲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來自任何生命體:細菌、病毒、昆蟲等。 轉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種植有1000萬公頃左右,種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紅柿等。在實驗室試種的還有萵苣、西瓜、稻谷等品種。試驗的目的除了增產之外,還在于提高這些品種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時也有專家擔心轉基因作物可能對環(huán)境有危險。比如在美國栽種的那種能抗蟲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現一些更難對付的害蟲。這類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殺蟲藥”,一種像任何一種農藥一樣能選擇殺死某些害蟲的“霧劑”。 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劑的作物,它們一旦同野生狀態(tài)下的“表姐妹”雜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會因此而成為除莠劑無法除掉的變種了。 對于這種技術,盡管還有些問題需要繼續(xù)研究,但這確是人類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場空前的革命。 (1)根據文意,對“轉基因作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環(huán)境影響脫氧核糖核酸的變化而產生額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夠產生抗除莠劑、抗植物病毒等額外基因的作物。 C.一種利用移植其他生命體基因而形成的新的雜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體基因從而產生額外特性的作物。 (2)對文中畫線處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新害蟲的出現與能抗蟲害作物分泌的“霧劑”污染環(huán)境有關。 B.美國的那種轉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種是無法對付害蟲的。 C.能抗蟲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殺死的害蟲出現。 D.那種能抗蟲害的作物,在抗蟲害的同時,又保護了一些害蟲。 (3)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轉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所有品種都得到推廣種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轉基因技術研究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 C.更難對付的害蟲的加快出現將是轉基因作物給環(huán)境帶來的最大危險。 D.增產并不是轉基因技術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興趣的。 (4)對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生物學家知道怎樣通過轉基因技術使作物產生抗除莠劑等特性不過十多年時間。 B.轉基因作物可能給環(huán)境帶來危險是轉基因技術研究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劑作物雜交之后的變種已經給農業(yè)生產帶來新問題。 D.轉基因是一種新的生物工程技術,它給作物載培帶來從未有過的根本改革。 這是一篇介紹“轉基因作物”研究情況、評價轉基因作物利弊的自然科學類文章,主要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1題考查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正確的一項是D。A項的“環(huán)境影響”之說錯,應是移植其他生命體的基因;B項的“抗除莠劑”、“抗病毒是“特性”,而不是“基因”;C項“雜交作物”錯“轉基因作物”的“雜交作物”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第2題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實際是考查從重要句子中提取信息的成功,答案是C。文中畫線句子是兩個句子,用舉例方式說明轉基因作物有可能產生的問題,A項之錯在“污染環(huán)境”的說法在文中找不到根據;B項的表述以偏概念,“有可能加快出現”不等于“無法對付”;D項錯在“保護”,有選擇地殺死某些害蟲與“保護”另一些害蟲,完全不是一回事。解答本題可知準確理解語言的重要性。 第3題考查對文意的理解,實際是考查從重要語句中篩選信息的能力,答案是B。A項的主要錯誤在“所有品種都得到推廣種植”,實際上有的已推廣,有的還在實驗室試種;C項的原文是說“也有專家擔心轉基因作物可能對環(huán)境有危險”,而該項的表述違反了原意。D項否定增產的目的,顯然與文意不符。 第4題考查辨別,篩選信息的能力,不準確的一項是C。C項錯在“已經”,文中只是說專家擔心,而它卻說為既成事實。其他三項都可以在文中找到對應的文句。 五、練習與答案 閱讀下文完成1—4題: 所謂人本意識,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揚人的生命存在意義和主體獨立自覺的價值。而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樂道和汲汲追求的東西。儒家雖然不像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那樣,突出人的個性自由與解放和個體的獨立發(fā)展,但這只是相對而言。 第一,儒家并沒有完全抹煞人的個體主體的作用與價值,抹煞人的個體主體的獨立性與主動性??鬃诱f“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實現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說“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認為“立人”“達人”要以“己立”“己達”為前提。孟子說“道惟在自得”,求道沒有別的途徑,全靠自身的修行和體悟。這都是對人的個體主體的獨立性和主動性的肯定。 第二,主體理應包括個體主體和類主體,主體意識應包括個體主體意識和類主體意識。就類主體和類主體意識來說,儒家不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從人性的普遍性出發(fā),把人看成是一種社會性的類存在。作為類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緣關系,以人倫世界、人倫社會為人的生存發(fā)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會價值較之人的個體價值更重要。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儒家強調“人貴物賤”,認為人類有著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貴之處,具有其他事物無法比擬的價值;強調“民為邦本”,認為人民構成國家政治的基礎,只有基礎牢固,國家的安寧才有保障,國家的發(fā)展才有可能;強調“民貴君輕”,認為人民、國家、君主這三者間,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決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識突出人的主體性,主張把人當人來看待,提倡重視民意,與民同樂,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體現,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觀念是通過對人性的肯定來論證人格尊嚴,民主觀念是通過對人權的肯定導出人格平等。人性與人權、民本與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過,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為民主思想的基礎。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有必要從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養(yǎng)分。 (節(jié)選自邵漢民《儒家文化精神及價值的現代透視》) 1.對“人本意識”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項是( ) A.人本意識肯定人的主體性,主張“人貴物賤”,把人當作人看待。 B.人本意識主張尊重人,弘揚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看重以的生存發(fā)展。 C.人本意識承認個體主體的作用,看重人的個性及個體的獨立及發(fā)展。 D.人本意識承認個體的獨立性,追求人的主體性和獨立自覺的價值。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概括,正確的一次是( ) A.中國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的個性自由和個性解放。 B.中國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權和人的發(fā)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權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強調人格尊嚴,西方民主思想強調人格平等。 3.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儒家認為人是一種社會性群體,分類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認。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著通過自身努力提升主體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貴物賤”、“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等觀點的核心是爭取民心。 D.儒家認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與民同樂等都是尊重人的體現。 4.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近代西方思想家較之儒家的高明之處,在于從關注人性到重視民本到建設民主。 B.人本意識讓人體會到人的尊嚴與偉大,體驗到人之為人的意義和價值。 C.儒家強調的“民貴君輕”,警示后世統(tǒng)治者要有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營養(yǎng),揚棄官本位意識。 附:答案及簡析: 1.C(本項錯在“看重人的個性”。文中說“突出人的個性”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的看法。其他三項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據) 2.D(A項錯誤顯而易見;B項“尊重人權”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觀點;C項錯在“肯定人權為目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權是為了“導出人格平等”) 3.B(本項依第二段所用材料及分析作概括,文中有“靠自己的努力”、“全靠自身的修行和體悟”等語句。A項錯在“分類而居;C項錯在對“核心”的判斷,文中對“人貴物賤”等觀點有闡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會價值”,而非“爭取民心”;D項的內容是作者的評述,而不是“儒家認為”的,且“了解民情”于文無據) 4.A(文中將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觀點作比較,說明其異同。作者說的是“人性與人權,民本與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沒有誰比誰“高明”之意;再則,“從關注人性到重視民本到建設民主”把兩家學說攪在一起,表述的也不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語文 考前指導 現代文閱讀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考前 指導 現代文 閱讀 篩選 整合 文中 信息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wymoca.com/p-249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