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歷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歷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教案1 人民版必修3 [課標內(nèi)容] 1.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3.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學習要求] 第一課 “人是萬物的尺度” 學習 要求 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 體會蘇格拉底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精神。 說明 公元前5世紀希臘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是人文主義起源的重要原因,學習時要注意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在觀念形態(tài)上的反映”。 “人生而平等”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nèi)容。 第二課 人性的復蘇 學習 要求 知道薄伽丘、但丁、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莎士比亞的主要作品;知道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認同人文主義價值觀的精華,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說明 “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的主要作品”本課教材中沒有涉及,學習中要予以補充。 “古典文化的‘再生’”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nèi)容。 第三課 理性與自由的啟蒙 學習 要求 了解啟蒙運動產(chǎn)生的背景;簡述盧梭、康德的主要思想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認同啟蒙思想家的進步主張,認識到進步思想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說明 “簡述盧梭、康德的主要思想觀點”和“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要注意結合本專題第四課的相關內(nèi)容。 第四課 主權在民的政治啟蒙 學習 要求 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百科全書派、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認同啟蒙思想家的進步主張,認識到進步思想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說明 要注意結合本專題第三課的相關內(nèi)容歸納“盧梭、康德的主要思想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洛克限制‘公權’的設想”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nèi)容。 第一講 智者運動 知識與能力 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 過程與方法 結合時代背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評價智者運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蘇格拉底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 “知識即美德”的觀點。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蘇格拉底和普羅塔戈拉二者在看待“人”自身這個問題上的差別。 ☆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歷程: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思想解放運動 產(chǎn)生:智者運動 復興: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成熟:啟蒙運動 實質:是西方人文主義哲學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實踐的歷程。 核心:人的地位和內(nèi)涵的變化。 主線:人,包含“人”在各時期地位的變化;各時期對人的道德素養(yǎng)的追求;各時期為達到對“人”的目標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及活動。 “人文精神”一詞應該是humanism,通常譯作人文主義、人本主義、人道主義。狹義是指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其核心思想為:一、關心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學對人性的壓抑;二、張揚人的理性,反對神學對理性的貶低;三、主張靈肉和諧、立足于塵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對神學的靈肉對立、用天國生活否定塵世生活。廣義則指歐洲始于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簡單地說,就是關心人,尤其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 一、智者的啟蒙——智者運動 “智者運動”:指大約公元前5世紀中葉古希臘興起的關心與人類自身密切的相關問題的運動。是一場反對舊的思想方法和傳統(tǒng)的運動,是一場思想革命。 智者的概念:教授雄辯術和修辭學的教師 雄辯術:爭辯的藝術 修辭學:說話的藝術 1、原因(聯(lián)系必修一希臘民主政治) 希臘工商業(yè)發(fā)展 希臘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需要和推動,平民地位提高 個人主義的成長(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 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發(fā)展,使參與政治生活成為每個公民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面對這種社會生活的變化和人在社會生活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學者開始懷疑社會現(xiàn)實和宗教,試圖從實際出發(fā)去研究世界萬物的本來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的問題。 2、智者言論特點 智者的言論內(nèi)容和辯論方式完全從個人的角度和利益出發(fā),傾向于相對主義和主觀主義。 注重實利。 懷疑神靈,否認絕對權威,批判傳統(tǒng),敢于創(chuàng)新。 3、代表人物:普羅塔戈拉 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 含義:萬物的存在與否,事物的形態(tài)性質,全在于人的感覺。 評價 它把人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強調(diào)了人的價值和作用,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統(tǒng)治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 但是從認識論角度來說,它帶有相對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傾向。 4、意義 積極:智者運動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統(tǒng)治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 消極:智者學派過分強調(diào)個人的主觀感受,忽視人們認識的共同性,認為沒有是非之別,這樣的思想方法給主觀隨意性和極端個人主義打開了方便之門。 二、真理與自由的殉道者——蘇格拉底 1、生平 蘇格拉底是智者學派同時代的人,但不屬于智者學派。蘇格拉底(Socrates,前469一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學家。有“西方孔子”之稱,馬克思稱他為“哲學的創(chuàng)造者”,“智慧”的化身。他的全部興趣集中于道德哲學,在哲學上的重大貢獻是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xiàn)“自我”。 2、思想主張 (1)道德 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 美德即知識。 在論及美德和知識的關系時,蘇格拉底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命題“美德即知識”。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關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發(fā)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德和善可通過教育、通過學習各種知識而獲得。美德是善的,針對人來講,善就是節(jié)制、勇敢、正義等。學習和掌握各種知識的過程就是美德的獲得和完善的過程。 “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對道德問題的思考,體現(xiàn)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張。 (2)理性 強調(diào)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 “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他認為哲學不能單純研究自然,而應該研究人及其社會?!罢J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哲學格言。所謂“認識你自己”就是把哲學研究的重點轉向人事和自己的心靈,認識人事中的善和心靈的善,改善人的心靈。蘇格拉底以自知無知為自豪,認為人人都應該承認自己無知,并努力尋求知識,改善自己的靈魂。 “認識你自己”閃耀著理性的光亮,體現(xiàn)了對理性的尊崇和對思想自由的追求,從而使人文精神從低級走向高級。 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3、主要意義 開創(chuàng)了哲學的新方向,使之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他的思想對后世哲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4、蘇格拉底的人格魅力:捍衛(wèi)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嚴 ☆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的比較 同:都把人類社會作為研究主體;強調(diào)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 異:蘇格拉底重視人的倫理道德,強調(diào)“知德合一”。 三、人生而平等——斯多亞學派 1、產(chǎn)生時間:公元前4世紀末至公元前3世紀初 2、代表人物:創(chuàng)始人芝諾、西塞羅、塞內(nèi)卡等 3、斯多亞哲學內(nèi)容:物理學、倫理學、邏輯學 代表觀點: (1)“邏各斯”是一個貫穿萬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2)自然界的一切發(fā)展和變化都是有規(guī)律的,是符合理性的; (3)人類社會也具有理性; (4)人同自然界一樣都產(chǎn)生于最高的理性——邏各斯,從而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結論。 4、意義 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論證了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這一西方人文主義的核心理論。 ☆歸納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 把探討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 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 強調(diào)人的價值,尊崇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為什么說希臘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 智者學派把討論的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提倡懷疑精神,強調(diào)人的價值,構成了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 蘇格拉底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他對知識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與追求,對后世西方哲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斯多亞學派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論證了天賦人權、人生而等這一西方人文主義的核心理論。 他們的哲學思想對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言必稱希臘”也說明了古希臘先哲的思想的重要地位。所以說,希臘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 ☆蘇格拉底與孔子是同時代的大思想家,結合他們生活的時代特點,兩人對道德的追求,比較他們道德說教的異同。 時代特征:孔子:奴隸社會瓦解,諸侯爭霸;蘇格拉底:民主政治繁榮時期 道德要求:孔子“仁”“禮”“為政以德; 蘇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識”,“認識你自己” 相同:都關注人、人與社會,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義色彩。 不同:孔子強調(diào)“社會”的人,從君主統(tǒng)治出發(fā),根本上是壓制了人的個性發(fā)展。而蘇格拉底強調(diào)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權利和責任,有利于個性發(fā)展。 作業(yè):隨堂練習 教后記: 第二講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知識與能力 知道薄伽丘、但丁、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莎士比亞的主要作品;知道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性質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產(chǎn)生,資產(chǎn)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展開了反對封建神學的斗爭,說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在觀念形態(tài)上的反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同人文主義價值觀的精華,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教學重點: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質 教學難點:人文主義的基本概念。 一、文藝復興 1、時間:14—17世紀 2、性質:是一場資產(chǎn)階級的新文化運動,是自希臘的智者運動以來歐洲出現(xiàn)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3、思想核心:人文主義 4、發(fā)源地:意大利 (1)原因/背景 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xiàn)在意大利,經(jīng)濟上呈現(xiàn)出一種特有的繁榮。一些城市共和國商業(yè)和手工業(yè)十分發(fā)達,有雄厚的財力,這就為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物質環(huán)境。 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形成與逐漸成長,是文藝復興的階級基礎。 意大利的文化遺產(chǎn)與人才結構,是文藝復興的重要條件。(意大利本來就是古代羅馬文化的發(fā)祥地,而西歐中世紀社會動蕩之時拜占廷、阿拉伯保留了一些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意大利一些城市在與他們的聯(lián)系中,重新得到了古典文化典籍。) 教會神學禁錮人們的思想,是文藝復興的直接原因。 (2)主要成就 時期 領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地位 最早 文學 但丁 《神曲》 文藝復興的先驅 繪畫 喬托 歐洲繪畫之父 早期 文學 彼特拉克 人文主義之父 文學 薄伽丘 《十日談》 為歐洲近代短篇小說開了先河 鼎盛 繪畫 達芬奇 《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美術三杰 雕塑 米開朗琪羅 《大衛(wèi)》 繪畫 拉斐爾 《西斯廷圣母》 新航路開辟后,引發(fā)“商業(yè)革命”,歐洲商路和貿(mào)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區(qū)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刺激西歐諸國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并發(fā)展,由此使得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迅速擴展至西歐諸國。 5、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大文豪,他塑造了許多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代表作《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 6、評價 (1)歷史意義 第一,它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和反神學世界觀的運動; 第二,它促進了近代文化和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第三,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2)缺陷 不愿走同宗教改革的道路,還是樂于接受教皇及教會的保護和資助,對教會勢力抱和解的態(tài)度,另外,雖然文藝復興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但大多數(shù)人文主義者把古代那些迷信落后的東西如魔法、巫術和占星術等也保存下來。 二、宗教改革 在文藝復興運動的同時,西歐在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領域中,還發(fā)生了一場重要的運動,這就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發(fā)生于16世紀,在時間上,與文藝復興的后期相重疊。 1、時間:16世紀 2、性質:是16世紀席卷歐洲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意義深刻的社會運動,不僅是一場思想運動,更是一場政治運動。 3、原因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要求清除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障礙。 階級力量:新興資產(chǎn)階級形成,他們成為宗教改革的主力和領導力量。 理論武器:人文主義以及自然科學的新成就向教會權威的挑戰(zhàn),特別是“太陽中心說”猛烈地震撼了科學界和思想界,動搖了封建神學的基礎。 社會根源: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是西歐各國最有勢力的封建主。 經(jīng)濟上,天主教會擁有天主教世界地產(chǎn)的三分之一,還向全體居民征收什一稅,利用各種手段搜刮錢財;政治上,教皇不僅掌握著教會最高的行政權和司法權,還可以裁決俗界各國的糾紛,任意廢止各國的世俗法律,甚至決定各國皇帝和國王的廢立;思想上,教會還占據(jù)著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治地位,用神學理論為封建統(tǒng)治辯護,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導火線:當時教皇特使宣稱,只要購買贖罪券的錢一敲響錢柜,靈魂即刻應聲升入天堂。這種無恥的勒索,激怒了德意志人民。 4、發(fā)源地:德意志 5、代表人物、貢獻:馬丁?路德 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觀點 信仰耶穌就可得救,“因信稱義”。 簡化宗教儀式,僧侶可婚配和還俗 。 最高權威來自于《圣經(jīng)》, 而非羅馬教會。 君主的權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發(fā)德意志的民族意識,得到了很多封建諸侯的支持。 6、形式:采取了宗教異端的形式 7、歷史意義: 打破了基督教在歐洲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使西歐人從神權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傳播和發(fā)展了人文主義;為啟蒙運動做了思想上的準備。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比較 相同點:興起的背景相同,都是隨著資本主義在西歐興起而出現(xiàn);都是成長中的資產(chǎn)階級在思想領域里的反封建的斗爭,尤其是反封建教會;興起后都迅速擴及整個西歐,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榮,都有力地打擊了封建制度和教會,對后來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產(chǎn)生重大影響。 不同點: ①從背景上看,宗教改革還與西歐各國復雜的社會矛盾有關,并且各種社會力量都將斗爭矛頭指向了封建教會,這是文藝復興所不具備的。 ②興起和開展的范圍不同。文藝復興首先從意大利開始,主要在文化思想領域里開展和進行;宗教改革首先從德國開始,它是一切社會各階層都參加的社會運動。 ③從運動的內(nèi)容、形式及群眾基礎上看,文藝復興以反對神權、發(fā)展個性即人文主義為核心;宗教改革強調(diào)服從,承認神的存在,要求建立新教,即以神學異端為核心。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復興”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傳資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宗教改革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一場反封建的社會運動和政治運動。文藝復興是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貴族運動;宗教改革是以各階層參加為代表的民眾運動,宗教改革過程中引發(fā)了閔采爾領導的德意志農(nóng)民戰(zhàn)爭。 ④產(chǎn)生的歷史作用。文藝復興運動建立了符合資產(chǎn)階級利益的價值觀、倫理道德觀、美學理論、哲學體系和科學的學科體系,使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獲得了同封建統(tǒng)治階級進行政治斗爭和經(jīng)濟斗爭的理論根據(jù)和思想武器,同時文藝復興是資產(chǎn)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nèi)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宗教改革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進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鎖??梢?,宗教改革不僅是思想領域內(nèi)的反封建斗爭,更是在宗教外衣下新興資產(chǎn)階級反對以羅馬天主教會為代表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斗爭,為資產(chǎn)階級奪取政權開辟了道路。 聯(lián)系:①文藝復興是宗教改革的理論準備,沒有文藝復興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條道路上對封建神學世界觀的沖擊,就不會有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的實際行動。②宗教改革是文藝復興的實踐和深化,它集中反對羅馬天主教會,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使宗教自由逐漸盛行,為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促進近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一個更加有利的社會環(huán)境。 作業(yè):隨堂練習 教后記: 第三講 啟蒙運動 知識與能力 了解啟蒙運動產(chǎn)生的背景;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百科全書派、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過程與方法 歸納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以來的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他們批判專制,反對教權,呼喚理性,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等觀點,在政治上產(chǎn)生了及其巨大的影響,說明了上層建筑對社會發(fā)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同啟蒙思想家的進步主張,認識到進步思想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百科全書派、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 教學難點:歐洲的啟蒙運動的興起背景、性質、思想體系、作用。 一、歷史背景 1、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受到封建專制制度嚴重地阻礙。(根本原因) 2、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為人們的思考和判斷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 4、新航路的開辟。 5、英、法等中央集權民族國家的形成。 二、概況 1、思想體系:人文主義、進步的社會思想和歷史觀 2、主要內(nèi)容 用理性主義批判封建主義(旗幟) 批判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對象) 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個人自由(目標) 消滅封建王權、貴族特權、等級制度和教會權威(任務) 3、核心思想:理性主義。 理性主義認為在宇宙中存在著自然法則(規(guī)律),萬事萬物包括人類社會都受自然法則支配,而不是神的支配。這種自然法則反映在人的頭腦便是理性。凡是違背理性的都應予以否定。同時認定人類過去充滿了黑暗。而人類的未來一片光明。進步是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 “理性”的概念:人的思考和判斷。強調(diào)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斷,而不依賴天意和神的旨意。 理性主義的目的:保障人的自然權利。 實質:資產(chǎn)階級要求科學、自由、平等,反對封建主義。 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理性。 “啟蒙”在法文中即為光明、智慧之意。啟蒙思想家認為:過去的時代在天主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的統(tǒng)治下是迷信和無知的黑暗時代,而啟蒙運動就是要從黑暗進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時代。他們呼喚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xiàn)實的黑暗,可見,這種思想完全是針對“中世紀只知道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即宗教和神學的”。 4、實質 是在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所宣揚的人文主義的基礎上,又向前深入發(fā)展的一次思想文化運動。它的內(nèi)容和影響都大大超過了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發(fā)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啟蒙思想家集中力量批判專制主義、教權主義,號召消滅專制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5、各思想家主張 啟蒙運動起源于英國,發(fā)展高潮在法國,最后擴展到德、荷等國 時期 國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興起 英國 霍布斯 人們按社會契約建立國家 洛克 在國家政權形式上提出分權思想,贊成君主立憲制 高潮 法國 伏爾泰 抨擊天主教會;倡導君主立憲;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鳩 提出了三權分立原則;法律是理性的體現(xiàn) 盧梭 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 狄德羅 用《百科全書》宣揚科學和理性 擴展 德意志 康德 主張主權在民、天賦人權;反對暴力革命 ☆霍布斯(1588~1679)Hobbes,Thomas 英國哲學家。生于英國威爾特省一牧師家庭,早年就學于牛津大學,后做過貴族家庭教師,游歷歐洲大陸。他創(chuàng)立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完整體系,認為宇宙是所有機械地運動著的廣延物體的總和。他繼承了F.培根的唯物主義經(jīng)驗論的觀點,但把邏輯的思維看作是觀念的加或減的機械運算,認為幾何學和力學是科學思維的理想楷模。他力圖以機械運動原理解釋人的情感、欲望,從中尋求社會動亂和安寧的根源。他提出“自然狀態(tài)”和國家起源說,認為國家是人們?yōu)榱俗袷亍白匀环ā倍喠⑵跫s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機器人,反對君權神授,主張君主專制。他把羅馬教皇比作魔王,僧侶比作群鬼,但主張利用“國教”來管束人民,維護“秩序”。著有《論物體》、《利維坦》、《論人》、《論社會》、《對笛卡爾形而上學的沉思的第三組詰難》等。 ☆約翰洛克(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 John Locke 英國哲學家、經(jīng)驗主義的開創(chuàng)人,同時也是第一個全面闡述憲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學以及政治領域都有重要影響。著有《論寬容》1666、《政府論》1685、《人類理解論》1690、《關于教育的思想》1693、《圣經(jīng)中體現(xiàn)出來的基督教的合理性》1695。洛克是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憲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權利”的人,他主張要捍衛(wèi)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chǎn)權。他的政治理念也深遠地影響了美國、法國、英國以及其他的西方國家。洛克還第一個倡導了權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外交權三種,認為行立法機關應當高于行政機關,防止專政。這方面的理論由后來的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繼續(xù)發(fā)展,并對美國的三權分立制政體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 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chǎn)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yōu)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 伏爾泰尖刻地抨擊天主教會的黑暗統(tǒng)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wǎng)”。他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狂熱作斗爭,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還有一些人從遠處痛罵他。”不過伏爾泰并不是一個無神論者,而是一個自然神論者,提倡對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終生與宗教偏見作斗爭,但又認為宗教作為抑制人類情欲和惡習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認為要統(tǒng)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說“即使沒有上帝;也要造出一個上帝來”。 伏爾泰信奉自然權利說,認為“人們本質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權利”。他主張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認為財產(chǎn)權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理想化了,認為最理想的是由“開明”的君主按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伏爾泰在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層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主張開明君主制。 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予的,不能被剝奪,這就是天賦人權思想。 ☆查理路易孟德斯鳩(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 出生于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莊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tǒng)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fā)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響最大的著作《論法的精神》發(fā)表。這是一部綜合性的政治學著作。這部書受到極大的歡迎,兩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鳩反對神學,提倡科學,但又不是一個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論者。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資產(chǎn)階級的國家和法的學說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洛克分權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他特別強調(diào)法的功能,他認為法律是理性的體現(xiàn),法又分為自然法和人為法兩類,自然法是人類社會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規(guī)律,那時候人類處于平等狀態(tài);人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鳩提倡資產(chǎn)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時又強調(diào)自由的實現(xiàn)要受法律的制約,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其中還提出了“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認為氣候對一個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風俗等會產(chǎn)生巨大影響,認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間,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認為國家疆域的大小同國家政治制度有極密切的聯(lián)系。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6.28——1778.7.2) 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認為一切權利屬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直至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tǒng)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diào)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chǎn)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yǎng)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 ☆D.狄德羅(1713~1784)Diderot,Denis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教育理論家,百科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百科全書》主編。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于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xié)議的觀點。 ☆百科全書派 在法國的啟蒙運動中,百科全書派是一面色彩鮮艷的旗幟。它區(qū)別于一般的文學流派,因參加編纂、出版《百科全書》的活動而得名。百科全書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羅為首的唯物論者,他們反對封建特權制度和天主教會,向往合理的社會,認為迷信、成見、愚昧無知是人類的大敵。主張一切制度和觀念要在理性的審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們推崇機械工藝,孕育了資產(chǎn)階級務實謀利的精神。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云說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唯心主義,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档抡J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于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xiàn)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guī)范并不取決于行為的后果,而是采取該行為的動機??档逻€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6、啟蒙運動的影響 矛頭直指兩惡(教權、專制),啟迪思想,動搖封建統(tǒng)治,動員法國大革命; 提出科學完善的制度模式,為資產(chǎn)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論準備; 傳遍歐、美、亞(中、日),成為改造舊制最偉大思想武器;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工業(yè)革命后改造世界兩大利器之一(法國啟蒙精神,英國工業(yè)革命)。 ☆浪漫主義思潮中的人文精神 1、興起原因 直接原因:啟蒙運動的影響。 根本原因:工業(yè)革命引起社會劇變,資產(chǎn)階級需要強烈抒發(fā)個人情感。 2、時間: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葉 3、創(chuàng)始人:盧梭(浪漫主義之父) 4、盧梭的浪漫主義主張:理性是有限的,崇尚情感;知識的進步的有害于人類的幸福。 5、廣義浪漫主義的含義 它宣揚人的感情至上。它本身的特點是非理性的、人文的、個性的、想像的和情感的。它往往以歷史、民族奮斗和壯美的自然為其素材和背景,描寫、謳歌人的情感和業(yè)績。 浪漫主義與理性主義的關系:過分的理性必然導致非理性,浪漫主義是對理性主義的一種反叛;是對理性主義的補充;二者有機結合使人文精神走向成熟。 6、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 浪漫主義指出人類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學對人類生活是一把雙刃劍的道理,它凸顯了人的個性和情感;它把人從冷冰冰的理性原則的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讓人重新體會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它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密切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它讓人們對待不同文明保持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這一切都極大地豐富了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當然浪漫主義可能帶來個人主義膨脹、對現(xiàn)代科技的排斥等消極影響。 ☆西方歷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時期 主要內(nèi)容 意義 作用 希臘的 人文 主義 從研究“神”到人強調(diào)人的尊嚴和價值 (萌發(fā)人文思想) 有利于人們思想的解放 文藝 復興 提倡“人文主義” 反對宗教和神學 人的地位從神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人文思想發(fā)展) 啟蒙 運動 提倡“理性” 反對教會和封建勢力 人為主體用理性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王國” (人文思想發(fā)展完善) ☆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比較 相同:都注重了人的價值,都是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的思想;為資產(chǎn)階級取得政治、經(jīng)濟上的統(tǒng)治地位作了思想準備。他們追求的所謂人類利益都是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 不同: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fā)展。 背景: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chǎn)物,主要是反對教會對人的束縛。啟蒙運動是資本 主義發(fā)展的結果,對世俗的君主專制制度提出了批評。 內(nèi)容:文藝復興提倡“人性”,旨在擺脫天主教神學的束縛,強調(diào)追求現(xiàn)世的幸福;啟 蒙運動則前進一步,高舉“理性”的旗幟,旨在反對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平等和經(jīng)濟自由。 影響:文藝復興推動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啟導了歐洲范圍內(nèi)的宗教改革浪潮;啟蒙思想是 在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的前提下出現(xiàn)的,它打擊了專制主義的世俗統(tǒng)治,啟導了歐洲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浪潮。 作業(yè):隨堂練習 教后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教案1 人民版必修3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西方 人文精神 起源 及其 發(fā)展 教案 人民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wymoca.com/p-259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