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ppt課件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ppt課件(3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 第二版 1 2008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2009 ICU病人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指南中華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分會2011 大面積肺栓塞 深靜脈血栓形成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治療指南美國心臟學會 AHA 2012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 第二版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2012 抗栓治療及血栓預防指南 第9版 美國胸科醫(yī)師協(xié)會 ACCP 2 流行病學 臨床癥狀和體征都不具有特異性 因此很難明確普通人群中DVT的患病率 prevalence 美國2001年的調查顯示 VTE每年的發(fā)病率為71 100000 歐洲的資料與美國相似 約1 3的患者同時合并DVT和PE 其余2 3的患者系單純DVT 超過1 3的VTE患者會復發(fā) 美國每年至少50000例患者死于VTE 而由于缺乏尸檢資料 實際的死亡率可能遠高于這一數(shù)字 我國目前尚缺乏關于VTE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大規(guī)模調查 DVT多見于下肢 也可見于盆腔和腹腔 上肢少見 但隨著鎖骨下靜脈穿刺和置管操作的增多 近年來有升高的趨勢 3 由于存在長期臥床 制動 血管損傷和 或 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因素 ICU病人是發(fā)生DVT的高危人群 因病情 血栓預防方法和檢查手段的不同 DVT在ICU病人中的發(fā)生率差異很大 5 90 在ICU中即使進行預防 DVT仍有較高的發(fā)生率 重癥病人轉出ICU后仍屬DVT的高危人群 究其原因可能是與病人轉出ICU后接受DVT預防的比率下降 住院和制動時間較長有關 4 一 定義 DVT是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 多發(fā)生于下肢 血栓脫落可引起肺動脈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 兩者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癥 venousthromboembolism VTE 后果主要是PE和血栓后綜合征 post thromboticsyndrome PTS 嚴重者顯著影響生活質量甚至死亡 靜脈血栓栓塞癥 VTE 年發(fā)病率高達100 200 10萬 為第三大常見心血管疾病 5 解剖部位分型 中央型 即骼一股靜脈血栓形成 周圍型 包括股靜脈或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 混合型 即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6 DVT的臨床分期急性期 急性期指發(fā)病后14d以內 亞急性期 指發(fā)病15 30d 慢性期 發(fā)病30d以后 指南中所指的早期 包括急性期和亞急性期 7 二 病因和危險因素 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靜脈壁損傷 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 損傷可造成內皮脫落及內膜下層膠原裸露 或靜脈內皮及其功能損害 引起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物質釋放 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 時靜脈壁電荷改變 導致血小板聚集 粘附 形成血栓 因靜脈血流緩慢 在瓣竇內形成渦流 使瓣膜局部缺氧 引起白細胞粘附分子表達 白細胞粘附及遷移 促成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狀態(tài)使血小板數(shù)增高 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導致血管內異常凝結形成血栓 8 典型的血栓包括 頭部為白血栓 頸部為混合血栓 尾部為紅血栓 血栓形成后可向主干靜脈的近端和遠端滋長蔓延 在纖維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 血栓可溶解消散 血栓脫落或裂解的碎片成為栓子 隨血流進入肺動脈引起肺栓塞 血栓形成后常激發(fā)靜脈壁和靜脈周圍組織的炎癥反應 使血栓與靜脈壁粘連 并逐漸纖維機化 最終形成邊緣毛糙管徑粗細不一的再通靜脈 同時 靜脈瓣膜被破壞 以至造成繼發(fā)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即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 9 危險因素包括原發(fā)性因素和繼發(fā)性因素 強易患因素 OR 10 下肢骨折3個月內因心力衰竭 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入院髖關節(jié)或膝關節(jié)置換術嚴重創(chuàng)傷3月內發(fā)生過心肌梗死既往VTE脊髓損傷 10 三 臨床表現(xiàn) 癥狀 患肢的突然腫脹 疼痛 活動后加重 抬高患肢可減輕 PE多發(fā)于深靜脈血栓形成后3 7天 體征 軟組織張力增高 靜脈血栓部位常有壓痛 發(fā)病1 2周后 患肢可出現(xiàn)淺靜脈顯露或曲張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靜脈叢內時 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陽性 Homans征 患肢伸直 足突然背屈時 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 為陽性 Neuhof征 壓迫小腿后方 引起局部疼痛 為陽性 11 嚴重的下肢深靜脈血栓 患者可出現(xiàn)股白腫甚至股青腫 股白腫 全下肢明顯腫脹 劇痛 股三角區(qū) 腘窩 小腿后方均有壓痛 皮膚蒼白 伴體溫升高和脈率加速 股青腫 是下肢靜脈血栓中最嚴重的情況 由于髂股靜脈及其側支全部血栓阻塞 靜脈回流嚴重受阻 組織張力高 導致下肢動脈痙攣 肢體缺血 臨床表現(xiàn)為患肢劇痛 皮膚發(fā)亮呈紫色 皮溫低伴有水皰 足背動脈搏動消失 全身反應強烈 體溫升高 如不及時處理 可發(fā)生休克和靜脈性壞疽 12 慢些期可發(fā)生PTS 是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3 6個月后出現(xiàn)的一系列臨床癥候群 主要癥狀是下肢腫脹 疼痛 嚴重程度隨時間的延長而變化 體征包括水腫 色素沉著 濕疹 靜脈曲張 嚴重者出現(xiàn)足靴區(qū)的脂性硬皮病和潰瘍 PTS發(fā)生率20 50 13 四 輔助檢查 血漿D 二聚體測定D 二聚體是代表凝血激活及繼發(fā)性纖溶的特異性分子標志物 對于急性DVT的診斷 敏感性較高 99 年齡校正的臨界值 50歲以上年齡 10 g L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敏感性 準確性均較高 是DVT診斷的首選方法 適用于對患者的篩選和監(jiān)測 在超聲檢查前 按照DVT臨床診斷的特征評分 可將患有DVT的臨床可能性分為高 中 低度 如連續(xù)兩次超聲檢查均為陰性 對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診斷 對于高 中度可能的患者 建議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檢查 14 螺旋CT靜脈成像準確性較高 可同時檢查腹部 盆腔和下肢深靜脈情況 核磁共振靜脈成像能準確顯示髂 股 腘靜脈血栓 但不能滿意地顯示小腿靜脈血栓 無需使用造影劑 靜脈造影準確率高 不僅可以有效判斷有無血栓 血栓部位 范圍 形成時間和側支循環(huán)情況 而且常被用來鑒定其它方法的診斷價值 15 五 臨床可能性評估和診斷流程 臨床表現(xiàn) 輔助檢查證實 DVT的臨床可能性評估Wells臨床評分 16 DVT診斷流程 17 六 治療 早期治療1抗凝治療2溶栓治療3手術取栓4合并髂靜脈狹窄或閉塞的處理5下腔靜脈濾器置入 長期治療1抗凝治療2其他治療 18 早期治療 1 抗凝單純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 降低PTS發(fā)生率 普通肝素 劑量個體差異較大 使用時必須監(jiān)測 一般采用靜脈持續(xù)給藥 起始劑量為80 100U kg靜脈注射 后以10 20U kg靜脈泵入 每4 6小時根據(jù)APTT調整 使其延長至正常對照值的1 5 2 5倍 普通肝素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癥 hepa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 HIT 在使用的第3 6日復查血小板計數(shù) HIT診斷一旦成立 應停用 19 低分子肝素 出血不良反應少 HIT發(fā)生率低于普通肝素 使用時大多數(shù)患者無需監(jiān)測 臨床按體重給藥 每次100U kg 每12小時1次 皮下注射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直接 a因子抑制劑 如阿加曲班 分子量小 能進入血栓內部 對血栓中凝血酶抑制能力強于普通肝素 HIT及存在HIT風險的患者更適合 間接Xa因子抑制劑 如磺達肝葵鈉 劑量個體差異小 每日1次 無需監(jiān)測 對腎功能影響小于低分子肝素 20 維生素K拮抗劑 如華法林 長期抗凝治療的主要口服藥物 效果評估需監(jiān)測凝血功能的國際標準化比值 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 INR 治療劑量范圍窄 個體差異大 藥效易受食物和藥物影響 治療首日常與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聯(lián)合使用 劑量為 2 5 6 0 mg d 2 3d后開始測定INR 當INR穩(wěn)定在2 0 3 0并持續(xù)24h后停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繼續(xù)華法林治療 直接Xa因子抑制劑 如利伐沙班 劑量個體差異小 無需監(jiān)測凝血功能 服用更加簡便 單藥治療急性DVT與其標準治療 低分子肝素與華法林合用 療效相當 21 推薦 急性期DVT 建議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在INR達標且穩(wěn)定24h后 停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也可以選用直接 或間接 Xa因子抑制劑 高度懷疑DVT者 如無禁忌 在等待檢查結果期間 可先行抗凝治療 根據(jù)確診結果決定是否繼續(xù)抗凝 有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議使用普通肝素 22 23 2溶栓治療溶栓藥物 尿激酶 對急性期血栓起效快 效果好 過敏反應少 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出血 溶栓劑量無統(tǒng)一標準 一般首劑4000U kg 30min內靜脈注射 繼以 60 120 萬U d 維持48 72h 必要時持續(xù)5 7d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 溶栓效果好 出血發(fā)生率低 可重復使用 24 溶栓方法 包括導管接觸性溶栓和系統(tǒng)溶栓 導管接觸性溶栓是將溶栓導管置入靜脈血栓內 溶栓藥物直接作用于血栓 而系統(tǒng)溶栓是經(jīng)外周靜脈全身應用溶栓藥物 其中導管接觸性溶栓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能顯著提高血栓的溶解率 降低靜脈血栓后遺癥的發(fā)生率 治療時間短 并發(fā)癥少 系統(tǒng)溶栓的血栓溶解率較導管接觸性溶栓低 但對急性期DVT有一定效果 在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靜脈瓣膜功能 減少PTS發(fā)生 溶栓治療須檢測纖維蛋白原 FG 和凝血酶時間 TT FG 1 0g L應停藥 TT應控制在用藥前正常值的2 3倍 25 推薦 對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 在全身情況好 預期生存期 1年 出血風險較小的前提下 首選導管接觸性溶栓 如不具備導管溶栓的條件 可行系統(tǒng)性溶栓 26 3手術取栓是消除血栓的有效方法 可迅速解除靜脈梗阻 常用Fogarty導管經(jīng)股靜脈取出髂靜脈血栓 用擠壓驅栓或順行取栓清除股腘靜脈血栓 推薦 出現(xiàn)股青腫時 應立即手術取栓 對于病史7d以內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 全身情況良好 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也可用手術取栓 27 28 5下腔靜脈濾器置入指征下腔靜脈濾器可以預防和減少PE的發(fā)生 同時由于濾器長期置入而導致的下腔靜脈阻塞和較高的深靜脈血栓復發(fā)率等并發(fā)癥亦逐漸引起關注 推薦 對多數(shù)DVT患者 不推薦常規(guī)應用下腔靜脈濾器 對于抗凝治療有禁忌或有并發(fā)癥 或在充分抗凝治療的情況下仍發(fā)生PE者 建議置入下腔靜脈濾器 對于下列情況可以考慮置入下腔靜脈濾器 1 髂 股靜脈或下腔靜脈內有漂浮血栓 2 急性DVT 擬行導管溶栓或手術取栓等血栓清除術者 3 具有PE高危因素的患者行腹部 盆腔或下肢手術 29 DVT的長期治療DVT患者需長期抗凝等治療以防止血栓蔓延和 或血栓復發(fā) 1 抗凝治療抗凝的藥物及強度 維生素K拮抗劑 如華法林 直接Xa因子抑制劑 如利伐沙班 等對預防復發(fā)有效 低標準強度 INRl 5 1 9 的治療效果有限 而且未能減少出血的發(fā)生率 高標準強度 INR3 1 4 0 的治療并不能提供更好的抗血栓治療效果 相反出血的風險增加 推薦 維生素K拮抗劑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應使INR維持在2 0 3 0 需定期監(jiān)測 30 抗凝的療程 推薦 對于繼發(fā)于一過性危險因素的初發(fā)DVT者 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3個月 危險因素不明的初發(fā)DVT患者 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至少6 12個月 伴有癌癥并首次發(fā)生的DVT 應用低分子肝素3 6個月后 長期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 對于有多次發(fā)作的DVT患者和易栓癥患者 建議長期抗凝 但需定期進行風險效益評估 31 2其他治療靜脈活性藥如黃酮類 七葉皂甙類等 前者可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減輕患肢腫脹和疼痛 從而改善癥狀 后者具有抗炎 減少滲出 增加靜脈血管張力 改善血液循環(huán) 保護血管壁等作用 物理治療 包括加壓彈力襪或間歇性氣壓治療 又稱循環(huán)驅動治療 兩者均可促進靜脈回流 減輕淤血和水腫 是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和復發(fā)的重要措施 推薦 對于慢性期患者 建議服用 靜脈血管活性藥物 并長期使用彈力襪 有條件者 可使用肢體循環(huán)促進裝置輔助治療 32 33-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靜脈 血栓形成 診斷 治療 指南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wymoca.com/p-450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