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習(xí)作: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配套練習(xí)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習(xí)作: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配套練習(xí)題(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習(xí)作: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
一、在閱讀中學(xué)習(xí)方法
(一)年糕
尤 今
新年食品當(dāng)中,我獨(dú)愛年糕。
它們圓滾滾、 亮晃晃的,一看到它們, 我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喜慶之意、圓滿之感。
小時候,我曾有一段時間,寄居在祖母家。每年歲暮,喧喧騰騰地準(zhǔn)備過年的當(dāng)兒,我最愛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盡管市面上有現(xiàn)成的糯米粉出售, 可是,祖母擔(dān)心那些糯米粉摻進(jìn)別的雜質(zhì),所以,每年總買大包大包的糯米回來,自己磨。她一面轉(zhuǎn)著那古老質(zhì)樸的小石磨,一面虔誠地喃喃自語:
“年糕年糕年年高。”
把愿望寄托在傳統(tǒng)食品里的這種美
2、好的情愫,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樣,高高地堆著。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椰糖,攪勻;然后,在圓形的鐵罐里妥妥帖帖地鋪上剪成圓形的蕉葉, 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粉, 再把鐵罐一只一只地擱在炭爐上面的蒸籠里,蒸上幾個小時。
蒸好的年糕,軟滑如水,不黏牙,不滯齒,切片而食,幽香繞舌,那股適口的甜味,晃蕩晃蕩地由喉頭輕飄飄地流進(jìn)了胃囊里,通體舒暢。
1 / 8
別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樣的水準(zhǔn),登門討教,祖母在傾囊相
授之余,總會加上這兩句話:
“磨粉的時候,心一定要誠。年糕小氣,你心不誠,便
3、做
不成?!?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時,我腦海里總
會浮現(xiàn)祖母磨粉時那一張虔誠至極的臉。 而這些年來,“你心不誠,
便做不成”這句話,也成了我重要的處世哲學(xué)。
1. 這篇文章寫的是 ()
A. 服飾 B.飲食 C.民居
2. 年糕的樣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著
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重點寫了祖母做年糕的過程,請按順序排列。
A. 蒸年糕 B .磨糯米粉
C.買糯米 D .加入水、椰糖
E. 放入蒸籠
4、F .鋪蕉葉,倒糯米粉
( )—( )—( )—
( )—( )—( )
4. 年糕的口感是 ________________,不黏牙,不滯齒,幽香繞舌,有股適口的 ______味。
5. 祖母年糕做得好的原因是 ()
A. 磨粉的時候,心誠。
B. 祖母不買現(xiàn)成的糯米粉。
2 / 8
6. 從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在介紹飲食的時候,要抓住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來寫。
7. 試著介紹一款自己家鄉(xiāng)的美
5、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過節(jié)
沈從文
我生長的家鄉(xiāng)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的小縣城。獅子龍燈焰火在那里極著
6、名。逢年過節(jié),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
由初一至十二叫“送燈”,只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
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 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 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xì)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zhuǎn)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
我照例憑頑童資格,和百十個大小頑童,追隨隊伍城廂內(nèi)外各處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燈的不僅要?dú)饬?,還得要勇敢。為表示英雄無畏,每當(dāng)場坪中焰火上升時,白光直瀉數(shù)丈,有的還大吼如雷,這些人卻不管是“震天雷”還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陣,迎面奮勇而前。
我們年紀(jì)小,還無資格參與這種劇烈活動,只能趁熱鬧在
7、旁吶喊助威。有時自告奮勇幫忙,許可拿個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
3 / 8
算是運(yùn)氣不壞。因為始終能跟隨隊伍走, 馬不離群。直到天快發(fā)白,
大家都“燒”得個焦頭爛額,筋疲力盡。
隊伍中附隨著老漁翁和蚌殼精的——蚌殼精照例多選十二三
歲面目俊秀姣好的男孩子充當(dāng), 老漁翁白須白發(fā)也做得儼然——這
時節(jié)都現(xiàn)了原形,狼狽可笑。最后集中到各會館前點驗家伙散場時,
正街上江西人開的南貨店、布店,福建人開的煙鋪,已經(jīng)放鞭炮燒
開門紙迎財神, 家住對河的年輕苗族女人, 也挑著豆豉蘿卜絲擔(dān)子
8、上街叫賣了。
1.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 ( )
A. 服飾 B.節(jié)日習(xí)俗 C.工藝品
2. 短文記敘了 __湘西 __的春節(jié)習(xí)俗,這些習(xí)俗包括 __“送燈”______
和______“送燈” __,作者主要描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短文中,作者寫了表演隊伍表演的情形, 請用橫線畫出表示表演的人很勇敢的句子。
4. 作者不光寫了表演的情形,還寫了“我”和其他的小孩追隨隊伍的情形
9、,請用波浪線畫出一處。
二、習(xí)作內(nèi)容: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
1. 下面的內(nèi)容屬于民風(fēng)民俗嗎?是的打“√”,不是的打“×”。
(1) 孩子出生九天時做“九朝”,滿月時要辦“滿月酒”,滿一周
歲時要舉行“抓周”儀式。 ()
4 / 8
(2) 山西的刀削面、武漢的老通城豆皮、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都很
好吃。()
(3) 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團(tuán)圓飯。 ()
(4) 過年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
2. 下面是青青寫《那達(dá)慕節(jié)》所用的材料,你覺得哪些應(yīng)該詳寫?哪些應(yīng)該略寫
10、?請將相應(yīng)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A. 詳寫 B.略寫 )
(1) “那達(dá)慕”的意思。 ()
(2) 舉行“那達(dá)慕”的日期。 ()
(3) 賽馬、摔跤、射箭等活動。 ()
(4) 活動快結(jié)束時,大家沉浸在歡樂之中。 ( )
3. 展開聯(lián)想補(bǔ)充句子,讓句子更生動。
(1) 那龍舟,像 ____________________,載著一大群健兒在浪花里躥。
(2) 賽場上的馬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勇往直前, 勢不可當(dāng)。
4. 讀一讀下面的習(xí)作片段,猜猜哪是開頭,哪是結(jié)尾。
(1
11、) “過年了!過年了! ”伴隨著這歡天喜地的聲音,春節(jié)在大家的翹首期盼中來臨了。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圍坐在
一起吃年夜飯,大家談天說地,其樂融融。 ( )
(2) “10,9,81”聽著春節(jié)晚會上觀眾和演員倒計時的喊聲,看著無數(shù)的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激動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新年到來了。 ()
5 / 8
5. 試著寫一個文章的開頭或結(jié)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聽讀短文,完成練習(xí)
1. 選文中沒有提到下面哪種吆喝? ( )
A. 介紹制作過程的吆喝。
B. 借甲物來形容乙物的吆喝。
C. 靠戲劇性來吸引人的吆喝。
D. 合轍押韻的吆喝。
2. 本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6 / 8
習(xí)作: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
一、(一)1.B
2. 圓滾滾
亮晃晃
喜慶、圓滿
3.C
B D
F
E
A 4. 軟滑如水
甜
5.A
6. 樣子
制作過程 口感
7. 示例:西安羊肉泡饃無論是做法還是吃法都是很講究的。制
作時,先將優(yōu)質(zhì)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種作料大火煮爛。吃時,
店家會給你一個大碗和兩個饃。 吃羊肉泡饃最主要的就是掰饃, 饃
14、掰
得越小越好,泡起來才更入味。饃掰好后,店家會將滾燙的羊肉湯倒
入碗中,同時配以蔥花、香菜、粉絲、鹽、味精和地道的陜西油潑辣
子,這樣一碗羊肉泡饃就做好了。它的味道真是鮮、香、辣,讓人贊
不絕口。
( 二)1. B
2. 湘西 “送燈” “燒燈” “燒燈”
3. 這些人卻不管 迎面奮勇而前。
4. 示例:我照例憑頑童資格 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二、 1. (1) √ (2) × (3) √ (4) ×
2.(1)B (2)B (3)A (4)B
3. 示例: (1) 一條大白魚 (
15、2) 離弦的箭一樣
4.(1) 開頭 (2) 結(jié)尾
5. 示例:啊,家鄉(xiāng)的大秧歌,你已經(jīng)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
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著家鄉(xiāng)人的心。
7 / 8
三、1.D
2. 表達(dá)了作者對老北京傳統(tǒng)習(xí)俗的熱愛、懷念之情。
8 / 8